没什么高级趣味。特别懒。偶尔鸡血。

© mockmockmock
Powered by LOFTER

全方位360°无死角地吹一吹《如此夜》

每次收到过誉我其实都很忐忑,不得不老调重弹:真的是楼诚好。

他们有着丰富的世界,所以当动笔写作时,也仿佛一起享受了这个世界里非常美好的一部分。

这种美和好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角色的,作为一个同人写作者,我很清楚读者的赞誉和喜爱是从何而来,正如我明白我的喜爱是从何而来。所以每次收到夸奖我都很紧张,而且争取做到有长评就回。因为萌同人更多还是迷人在同好之间的交流,至于割腿肉——一个人能有多少腿肉?割着搁着骨头就出来了。

不过楼诚呢,真的是很难写。虽然同人和原创其实都不好写,但难处是落在不一样的地方。要塑造/再阐述经历丰富的人物需要做大量的功课才能勉强不露怯,我每次写楼诚都抱着一个很朴素的想法:倘若某些大我十岁的朋友读这个故事,依然觉得它逻辑自洽,那么我就可以稍微松一口气了。

目前别日何易和盐都勉强做到了,如此夜因为尚未出本,我也不知道最后的评价会怎么样——其实也并不确定会不会把这个故事拿给朋友们看。但反正我自己挺喜欢这个系列的(当然同人作者对于角色都是抱着无比珍爱的心情才会下笔),所以收到夸奖,不管怎么说,还是很高兴的啊!>////<


但绝对没有写什么都不会失手——车祸现场的没写出来给读者看见而已;

也没什么文笔和结构——都是外行人玩票瞎写;

而你提到的很多细节部分其实来源于一些真实事件,并经过我鬼斧神工(胡说八道)的改编:比如撕掉西装上的名字的那个,灵感来源自我一个很喜欢的人,他在二战中掩护反抗者,本来自认天衣无缝(纳粹头子也想不到他),但有一次不小心丢了一件外套,外套内衬领口部分有他名字缩写的刺绣,然后他就被抓去坐牢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此处应有尴尬的停顿)

千言万语一句话,现实永远比小说精彩。


不过一句话小黄文作者这种夸奖我特别喜欢!这正是我一直奋斗的目标呢!


今天干了一整天驴子活儿,有点太累了,打字手都在发抖。暂时先回到这儿,容后再补,或者回帖里聊~


再次感谢您,实在过誉,愧不敢当。


爱君笔底有烟霞:

口罩太太一直是我心中的白月光,是写什么都不会失手的作者。

更别说了,一个坚持正确使用“的得地”的少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她呢?

白嫖了这么久,到看完《如此夜》才萌生出写长评的念头,实在羞愧。

本文采用肢解式分析法

一、体验感

看太太的文简直是体验生活。

为什么这样感慨呢?在同人小说里最重要的一個要素「人物」已经定好型了,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写文ooc的作者,后来我发现,不是她们对人物本身有什么误解,而是因为,有一部分年轻写手,她们对成年人世界的理解是空白的。

没法驾驭超过自己阅历的格局,最简单的就是简单化处理,把群体写弱智,人物脸谱化。

而写对话是最能够检验一个人阅历的。

看太太的文章,你只用享受那份游刃有余就好了。

明长官跟政府官员交际:

官员:早就听闻明长官严谨自律,从不流连酒色,有一次,我亲耳听到汪夫人向她的朋友夸奖您,说她所知道的真君子,汪主席自不必说,'上海的明楼也可算得上一个'。
明楼:足下过誉了。我只是另有所好。(接着说)我有头痛的毛病,酒色按医嘱是都不该沾,但我改不了贪杯的毛病,所以另一项,只能忍痛割爱了。

原著里没有明楼跟人杯酒交盏的场景,看这一段的时候只想问“这是放出来的删减版吗??”

明诚见明楼被灌醉了:

官员尴尬地说:明秘书,我一直听闻明长官千杯不醉……
明诚当即沉下脸:这上海滩,关于明长官的传闻不说一千,也有八百,难道还一一都要去证实吗?若是有人传明长官刀枪不入,是不是还要往他心口来上一枪?

听听这金声振玉的对答,简直就跟原剧里面那个“不用通知我,我不关心这个”的明先生一样狠戾,一样酷得让人膝盖发软。

如果说这些是为了符合设定说出来的有深度有特殊意义的对话,那么像日常对话呢?平平常常的、无聊的对话,太太是怎么做到的呢?

明楼揉揉他的头发,笑着换了话题:“手里拿着的是什么?”
明诚这才想起来此行的目的。他坐在浴缸边沿,不嫌弃水把裤子给浸湿了:“给您找了糖,您多吃一点。这样明早起来不容易头痛。哦,还有水……”
明楼点点头,从糖盒里把朱古力都挑出来吃掉。吃完后,还皱着眉评价:“我还是喜欢吃杏仁糖馅的。”
明诚剥掉水果糖的糖纸,自己也吃了一颗:“明天去买?”
“再说吧。”明楼又把糖盒推开了。

这些对话单独拎出来绝对算不上出彩,甚至是无聊,但是放进这个情境里,却有能够真实呈现生活的力量。

除了被提炼出来的对话,故事的充盈程度,很大程度上靠这些小细节提升。

这里说的细节,不是那种芜杂的,不知所云的东西,而是真真切切、来自生活的体验。

“叼着烟含糊地又开了口”
“明楼用劲扯掉西装外套衬里上绣了他名字缩写的那一小块布,然后摇下车窗,把外套用力扔了出去。”
“明诚觉得自己在明楼的发间看见了白发,但定睛再看,原来只是水汽的把戏。”
“明楼捻起一粒葡萄——它们被冷落了大半个晚上,外皮已经有点蔫了。”

真的非常好奇,作者这么完整的生活体验是哪里来的?是不是就像主角随身携带摄像机一样?

二、简洁度

有妹子这样形容过,口罩老师的文风像楼总,克制理性而温情。

这个比喻真的,圆周率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我就给它打多少分。

在我看来,往往文笔好的从不会刻意地展示自己的这种擅长。反而是堆砌词藻的,大多是为了掩盖阅历的浅薄而已。

这里不得不提到文中最动人的片段之一:

他静了一静才能再说话:“遇见一点事。大哥,不要去找我。”
明楼先进门,低头换鞋子的时候才接过话:“为什么?”
“我会来找你。”
明楼抬起头,视线正好和明诚的撞上,只听他又轻声而坚定地说:“我来找你。”
“你出门的时间太长了。”
他们很少把一句话翻来覆去地说——事情太多了,时间不够用。但这一刻,似乎没有别的话可以说了,而不说话,又是不行的。

越是感情描写,越是不用抒情句子。比起市面上很多畅销书小说里毫无节制的情感宣泄和情感评判,太太的文字真正让人感受到什么是简洁有力,又饱含情意。

同样,在叙事方面的吝惜笔墨,也构成简洁度的一个方面。

比如明楼看到点烟的女招待身上有伤痕:

从明楼的位置看过来,恰好能看见她藏在袖子里的一小截胳膊,皮肤紫得发青,也不知道是烟瘾上来自己掐的,还是被人打了。
他看了一眼,又转回目光,继续谈笑风生。

之后再没提及,一直到离开前毫无征兆地带点轻薄地往小姑娘胸前塞了一沓小费。

整个过程叙述从容安静,以旁观者视角进行打量和审视,过程中没有穿插心理活动,甚至没有一句为这个行为做的注解,但当你看到这个举动的时候,就了然了。

真的是很客观很老练的啊。

三、新奇度

提到新奇度,我就要祭出这些比喻句了。

形容点烟的小姑娘“不像是点大烟,倒是像坐在闺房的窗前打绦子或是绣花”

形容让明楼失眠的咖啡“乌黑的液体像泥浆,足以杀死这栋办公楼里最大的一只耗子。”

形容酒液残痕“琥珀色的液体在他们的手背上留下一道浅浅的虹影,眨眼又消失了,快得捉不住,像一个个欲言又止的句子。”

形容明诚的脊柱触感“像在捻动一粒一粒的算盘珠子。”

还有诸如“他的脊背微微发抖,像刚刚被拂动过的琴”“如同甫铸好的剑,略一凑近就融在一起,再难分出彼此”

甚至骑乘体位时的“连在一起后明诚抖得像箭矢射出后的弓弦”

画面都是你能想象出来的画面,但是以这种形式出现在文章里,是能让你忍不住司马懿式太息“妙啊,妙啊”的。

我简直感觉得到太太在键盘上行云流水一样敲击时她的快感,灵机一动想到某个梗的会心一笑。可想而知,该有多少为了遣词造句煞费苦心而磕磕绊绊的写手,会羡慕这样的信手拈来呀。(镜子里面嫉妒得脸都歪了的怨妇是我本人没错)

四、节奏感

这篇文里用了一个章节的长度来描写一个类似启蒙的夜晚,埋了几章他们之间相处僵硬的线索,最后跟插叙的回忆衔接起来。节奏感强到我有必要吸几口氧。

就不举例了,这是看了原文才能体会到的玲珑匠心。

五、氛围感

有没有人好奇过,到底什么是“恰到好处的羞赧造成的尴尬又甜蜜的气氛”呢?

大家请看↓↓↓

明楼瞪他:“不解风情,铁石心肠。”
明诚坐下,一边戴袖套一边顺手拨拨算盘珠子:“解不解你不知道吗?”

话音刚落,房间里忽然只能听见风拂过纸的簌簌轻响了。

明楼看见明诚的耳朵一点点地变红了。

只这一句,胜过堆砌造势的千言万语。
和别的作者不一样的,从细微处着手在你心脏上敲敲打打的那种美感。

六、留白

都说写文讲究“十分情七分最佳,三分留白”,
说白了,就是“给你一个眼神你自行体会”。

太太在写肉上应用这个格外地得心应手。(要是有什么“三句话小黄文”段子大赛,您参加肯定能拿奖)

比如一句话脑补一场浴室play:

但他没打电话,也没来得及换床单,这主要是怪明楼多说了一句话。
声音是从浴室里传出来的:“阿诚,我忘记拿浴巾了。”

又比如云开处设定里那篇,“他们后来没顾得上关灯”这一句就让我看硬了。啥都还没写呢,就有nc17的效果。你里口罩,不服不行。

评论 ( 5 )
热度 ( 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