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高级趣味。特别懒。偶尔鸡血。

© mockmockmock
Powered by LOFTER

昨天很早就睡了。辛苦啦,抄这么多很累吧?其实我觉得可以抄抄大先生的《故事新编》呀,说不定有全新的体验~

《别日何易》里很多东西都是假的,和原著的时间线有相当程度的背离(参见我之前那张时间线表格)。有些是我故意为之,有些则是能力有限,还有一些是一厢情愿。它当然不能和原著比啦,人物设定根本不是自己的呀。如果《别日何易》这个故事的主角是另外两个人,大家素未相识的陌生人,这个故事还会给你一样的感动吗?我想是很难的。

我写的同人是对我对人物的爱的表达,仅此而已。所以希望诸位同好兼听则明,多批评指正。

好的永远是楼诚,是能够把人物立起来的原著/剧,是我们爱他们的心。

From一个每次被夸都很惶恐的口罩

(但多夸夸我甜我就开心啦,多夸夸我会写恋爱小说我就更开心啦)


Maio:

拙于言语,誊抄回味。最喜欢的篇章《维也纳》。下一个目标是心中排第二的《春风不改》。难以忘记被基友投喂了《盐的故事》后,在袖底打了鸡血一样连夜读完《别日何易》的泪流满面的夜晚,穿过毁家纾难的纷乱,故事百转千回走了一站又一站,却仍能在后来的楼诚甚至是维夏身上,看见如半保留复制般清晰的如出一辙的命运。在那样的时代里,@mockmockmock 姑娘依旧尽力为他们完满了岁月的童话。这就是一个作者能做到的最大的温柔了。


他说得这么理所当然。明诚觉得,如果这一刻明台也在,肯定是会点头赞成的。


恍惚间,明诚又想起,可不就是在三十年前,他和明楼接到姐姐的信,说明台要来巴黎了。他们两个人也是商量一模一样的事情,那是巴黎的冬天,蓝得发白的天空下,他们并肩走过先贤祠。


明诚转念一想,也是,分开和相聚对他们来说从来不是个选项,他们明家的男人女人,既然自己选择的道路,无论是在哪里,又是以什么方式,永远都是要不断前行,工作到最后一刻的。


私以为《别日何易》有双线:《在风雨中》《苦艾》《早秋》明目张胆晒恩爱,《南京》《上海》《花与少年》《早春二月》与《青瓷》这样专发糖的浮生光影极动人;《维也纳》《巴黎1932》《列宁格勒》剧情明晰,《剑桥》《巴黎 1939》是自有千钧之力的真实,《茴香和白银的夜》最是沉重。


能赞美它是一篇超越原著的同人吗?作为一个扫文狂,虽然视野狭窄见识短浅,但还是很少会给这么高的评价。也曾为许多HE或BE或最终结局渺渺积压在岁月尘埃之下的故事流泪,但它是不同的:许多经典的同人,写群像往往顾此失彼,拉CP常常弱化一方OOC,加料能够看见作者的才华但也失之违和,尤其是难以真正融入设定的时空——即使是原作者本人,在续作时也常常难保初心恒定(我不是在吐槽《谍战上海滩》的番外)。但《别日何易》真的都做到了。不仅仅是主义,或者手足,或者同志,或者爱情。这些它都能具备。在补足原著不堪一击的设定后,在方方面面的背景下,能看见这个家的同气连枝、这个民族的猜忌血浓、这个国家的是非黑白、这个世界的变革兴衰、这个历史观念的打散重组……毁家纾难还是万家成国?似乎是劣币驱逐良币的世道,信仰如何去坚定,一个主义如何持之以恒地保真?伴随真正坚定、充实、至美的感情,一起琳琅满目,纷至沓来。戏谑说是TG招生办的阴谋也不为过,说是入党必读也不为过,说是沪苏风土人情简介和民国海外秘史……也不为过( 。

好的同人是会在故事里引发思考的。好的结构分得清什么是点到为止还是避重就轻。

不忍卒读啊。


刚好最近在读张爱玲,那些没有主义而知道明天的变形的人,难免让人有时抑郁。回头看看楼诚两位,爱国爱党爱对方,坑日坑汪坑KMT,在黑暗中却更有力量。然后就有一阵情怀,接连不断地涌上来了。

简直是用爱发电。

 

评论 ( 13 )
热度 ( 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