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高级趣味。特别懒。偶尔鸡血。

© mockmockmock
Powered by LOFTER

【楼诚】【有声】别日何易 上海(全)

山这边的诚吹让我看见你的手!(啪啪啪啪啪啪啪,High Five!!!)

其实呀,上海篇是我最早动手的一章。最初的计划是按照时间顺序写,但动笔写了几百字之后发现不顺畅,就暂时停下来,转去写维也纳篇,时间线打乱之后,写着写着,终于想明白了自己到底想写怎么样的楼诚,才总算又动笔开始写了上海篇。

论故事的时间线,它其实是别日何易这个系列的第一篇,但是我直到写到这里,才算是想明白了故事的结构。

在列宁格勒篇我提到,有的人有很强的爱人的能力,这句话还有另一半: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被爱的能力。在我个人的观察中,一个很悲伤,却也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有的人,连被爱都无法做到,更不要去提爱人了。

所以,当WZZ的阿诚哥出场时,随着剧情一步步地推进,我愈发坚信:在他被明家救出后,他后来的人生,必定是得到了许许多多的爱。这些爱抚平了往日的伤痕,让阿诚变成明诚,一个强大的、温柔的、坚定的、能爱与被爱的青年人。如果他能有很长的一生,那么他势必能将得到的爱意传递下去——无他,爱是一粒粒的种子,它永远生发,永不消亡。

我总之过于迷恋观察和体验人和人之间那些细微的感情互动和语言往来,所以当我写作时,这个习惯也保留下来。为此,《别日何易》的每一章我都试图将重点放在角色们情感的交流和变化上。虽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历史一再循环反复,但作为一个20世纪后半叶出生的人,要去理解20世纪初期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的心路历程,和他们所经历的那恶时代,我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退避三舍之余,着重将描写的点放在一些我个人认为不会随着时间或是世界局势改变的地方。

你提出讲的那句话我也很喜欢,可以说为了这句话,强行将书和电视剧的时间线融合起来。我个人以为这是一句很好地体现明楼性格的话:伪装和杀戮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他的心底有着非常多的爱,对家人,对弱者,对朋友,对普罗大众。在这一点上,明楼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以前老是有人说,同人小说的作者因为所爱美化了原著的角色,但是对于楼诚二人来说,我总是觉得自己写的还不够,还不好,因为他们真的都太好了。


啊,今天的复健好像又失败了。还是没有填坑成功,趴




波妞Ponyo_w:

喜马拉雅FM有声链接:【楼诚】别日何易    上海(全)


这篇更完,之后的有声要缓一缓了,因为最初录到这里之后的录音全部都有非常大,嗯没错,非——常——大——的噪音,根本没办法给大家听,作为给 @mockmockmock 太太的礼物也完全不合格。什么,你问我噪音有多大?电钻见过吧?就在一墙之隔,我也不知道是楼上还是楼下,有人用那个东西钻墙,我都录下来了。好想穿回去告诉自己放弃吧别录了。可惜我蠢,一点先见之明都没有。


关于上海篇有很多话想说。就从这句话说起——“你要折辱一个孩子,你要虐杀一个人,我就偏要他成才,成为一个健康人,一个正常人,一个受高等教育的人。不会辜负你抱养这个孩子的初衷。”

 

第一次读到原著里这句话的时候,我和许多人一样为明楼这句誓言深深感动。后来再想,不仅对于阿诚的期望如此,明楼对于家国的抱负也是如此——山河破碎,美丽的民族被侵略和践踏,良善的人们在压迫之中挣扎,时局如此,他却偏要逆风而行,力挽狂澜。明楼眼见的是悲惨的光景,内心装的是光明的信仰。事实上,他就是那个时代仁人志士的缩影啊。

 

想到这一层的时候,打动我的就变成了人类在苦难中对美好的孜孜追求。说实话,生活中有那么多丑恶和卑劣,世界上有那么多邪恶和仇恨,是什么让我们信念坚定、满怀希望呢?说出来有点傻,我是一个相信love conquersall的人——正是我们对家人的爱、对同胞的爱、对全人类的爱,以及对于正义、和平、自由、平等的热爱支撑着我们战胜了苦难、驱逐了黑暗啊。

 

当然,以爱为名的恶甚至比纯粹的恶还要多,并且更加蒙蔽我们的双眼。可这却使得明楼这句话更加动人。抛开CP不谈,仅就明楼以及明家上下当时给予阿诚的所有而言,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爱和尊重了。明楼的这句话,和他的行为,诠释了一种我们内心向往的爱的形态。这大概是为什么这句明楼在盛怒之下对着施暴者说出的近乎于起誓的话语如此有力量、如此震撼人心的原因。(个人认为,电视剧里删掉了这句话好可惜~)

 

不过,在我心目中,这句话还可以做更进一步的思考。

 

以上是从明楼的角度出发的,这里的明楼作为“爱人者”,展示了人们心目中理想的爱的姿态。他的姿态并不是毫无来源的、凭空出现的,他生长的家庭、接受的教育和自身的领悟给了他被爱着的感受,赋予了他爱人的能力。试想,如果没有父母之间“伉俪相得”和“明镜哄明台的话”的耳濡目染,他大概很难懂得怎么关心、照顾一个备受摧残的孩子吧。由此可以看到爱的传递和扩张。

 

而作为“被爱者”,阿诚克服心防,接受了来自他人的爱(由于明楼作为长子的身份和他具备的能力和精力,以及楼诚二人之间的“命运连结”或者说缘分,明楼成为了给予他爱和理解的代表,但绝对不能忽视明镜和明台以及对他施与了善意的其他人的作用),终于“根深叶茂、树荫蔽天”。明家给予阿诚的拯救和爱固然影响巨大,但他自身所具备的“接受爱的能力”,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尤其是鉴于他曾经受到的伤害而言。最终可以看到,阿诚也成为了可以回报、给予爱的人,从“只有阿诚最有良心,奔前跑后,一会儿端个水再一会儿拿个药,汗都出来了”就初现端倪了。我心目中的阿诚哥不仅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说是滴水之恩并不准确)的一片赤诚,更多的,是有发自内心的诚恳的爱,这种爱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由小家及大家、及信仰、及天下。在阿诚这里,爱的传递和扩张又进行了一个轮回。

 

到这里为止,我想到的是,想要世界光明美好,或许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爱与尊重,而不是打着爱的旗号的别的什么东西;爱是会传递和扩张的,是能够战胜邪恶、仇恨和恐惧的,毫不吝啬地给予爱的人就像在播散能够驱散黑暗的光明种子;懂得将伤害和仇恨释怀,接受来自外界的爱,这种品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加可贵,并且最终定会生发出更多美好。不恰当地借用“巴黎1939”篇中明诚的话,“我要什么样的世界,那我就去建设她”——想要爱和自由,就去施与和接受爱,就去给予尊重、争取权利。

 

但我又想(想得太多ORZ),会不会有一个平行世界里,阿诚没有得救呢?如果某个人,他的生活从来都非常残忍呢?难道他真的就没有一丝可能“成才,成为一个健康人,一个正常人,一个受高等教育的人”了吗?不幸的是,比起其他人来说,际遇悲惨的人确实更加难以得到和给出爱,更加难以获得幸福感和理想的亲密关系,更有可能将悲惨传递下去(比如桂姨,在遭到背叛后便将不幸延续到了下一代身上,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但这并非是说在遭遇不幸后,除了被动地得救以外,一个人对于自己成为怎样的人是无能为力的。

 

我非常爱阿诚哥的一点在于,他是一个具备了希望感和修复力的人。并时常感叹,他在遭遇折辱和虐待后,仍然能够努力“成才,成为一个健康人,一个正常人”,这是怎样坚毅决绝和强大的内心啊。所以即使没有得救,我也笃定他能够自救(原著里阿诚是自己逃出去的),并且成为很好的人。或许他不会成为精通多国语言会调香会画画会管账还会杀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穿得像个……像个小开一样”(大姐语)的阿诚哥,但他一定会成为正直、赤诚、温柔、爱笑的好青年。前者只是苏点,后者才是他值得被爱的品质。

 

诚吹附体那就让我好好吹一下阿诚哥


阿诚哥值得学习和赞美的地方在于,他充满了希望感,懂得自我修复,能够将微不足道的美好最大化。先说希望感,这可以说是处于苦难中的人最需要的品质——心存希望,无论多么渺茫。希望感强烈的人并不是不会经历绝望境遇或绝望情绪,而是面对负面的遭遇,他会想办法摆脱这种遭遇,以及这种遭遇带来的负面影响。正是因为希望感强烈,他的修复力强大,不是单纯地忘记痛苦,而是思考痛苦和战胜痛苦。阿诚是善于思考痛苦的,他能够将“不长的生命中一直充满”的“撕裂了他”的“对立”作为“造就”他的资源,善加利用。他也是善于战胜痛苦的,私以为,他做出挽留桂姨的举动,如果作为所谓的“大发善心”或单纯的善良、心软来理解的话略浅,这个举动是一种释怀与和解。正如王天风对于曼丽所说,“报仇容易,释恨难”,阿诚留下桂姨代表他将对桂姨的仇恨、经受的惨痛一并释怀,与过去达成了和解,并且将内心的大爱投射回了曾经憎恨的人身上。如果桂姨没有成为日本间谍,而只是一个真心悔过真心弥补的妇人的话,阿诚一定会善待她。此外,阿诚也是能够充分地放大美好的人,他很爱笑,善于从小事中发现乐趣,除了生死关头或者重大任务,几乎看不到他愁眉苦脸。

 

本来只是对这句经典的话语有感而发不知道为什么扯到了这里那么就坚持着扯完吧

 

世间苦难固然令人心痛,正如明楼所想,倘若不是桂姨,“这个孩子还能更好,更健康,更自由而无忧”。但从一定程度上说,抛开曾经遭受的苦难,阿诚就不是阿诚。正因为他“曾经的遍体鳞伤终会成为坚不可摧的铠甲,让人更坚强,更无畏”,正因为他“本就是一个自由的个体,他终会得到他曾经失去的一切,欢笑、自由、还有爱”,阿诚哥的形象才这么动人。比起天之骄子或者天赋异禀,或许从苦难中开出的花、从顽石里长出的树总是更加打动人心吧。

 

我们总希望世事温柔,希望悲惨从未发生,这固然是最好的情境。但是万一不幸就那么毫无缘由地发生了,那么不如想一想阿诚哥,学一学阿诚哥,笑开来,然后用双手去创造一个消除了苦难的新世界。

 

我好励志那么就来暗黑一下——如果无论怎么努力都永远做不到像阿诚哥一样那大概就是命。(“你让他抽风。”——明楼语

评论 ( 18 )
热度 ( 142 )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