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高级趣味。特别懒。偶尔鸡血。

© mockmockmock
Powered by LOFTER

【别日何易】书评----月圆花好

首先作为一个喜欢明楼和明诚的观众(压根不提两个人是不是CP),我希望他们都活着;

其次作为一个喜欢楼诚这个CP的迷妹,我希望在自己的笔下,他们是爱情传奇,天长地久,许国亦许卿;

最后作为一个有点儿傻的普通人,我希望普天下所有人理想成真,所想皆能多少有所得,付出总有回报,还希望人和人之间多少能互相理解点儿。

写到这里,我相信您能明白为什么我给别日何易这个结局。

这故事我觉得不算喜剧,当然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悲剧,但人生就是这样,没那么事事如意,没那么黑白分明,青年时选择的道路,到老还走在上面,哪怕可能再非初衷。

这其实也很正常,毕竟人在变,时代也变,初心二字说来容易做来难(何况就我个人经历来说,我年轻时的不少初心挺蠢的还是别维持的好哈哈哈哈哈)。但我还是希望,无论是我笔下的世界和人物,还是我们真实生活的世界,能更好点儿,再好点儿。

今年过年回家,我发现我爹终于吃了WZZ的安利(也不知道谁喂他的估计是我娘),然后我们两个人又聊了一会儿,我假装若无其事地问他,明楼这样的人,到底能不能善终呢?

我爹就反问我:什么叫善终?(学哲学的人最烦,应该没事拖出去打他让他好好说话!)

后来他跟我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他舅妈的伯父,上海的资本家,后来加入了CCP,中年去了美国,拉了个巨大的贸易公司,做物流,一直在暗中给CCP赚钱,建立在美国的财路和人脉,然后到了中美恢复邦交,他就把自己名下的一间最大的公司全数捐给国家了。

但这个人一直不承认自己是共 产 党,临到死似乎也没回国。儿女在改革开放后回来了,嫁娶都是找了自己的同胞。

没人知道他到底和CCP是什么关系,又到底赚了多少钱——反正他留在国内的两个兄弟WG中也没有因为海外关系、海外资本家受到特别大的波及(我舅婆的父亲是家里最小的儿子,舅婆WG中还当了兵;大儿子做到新四军某地的政委,但反右就没熬过去,运动来之前郁郁而终)——捐了多少钱,除了做生意还做什么。我爹说,这种人,在贵党的情报战线上,一般被称为“第三条战线”。人数不少,世界各地都有。他们很多都不承认自己是D员,有些可能确实也不是,对于共产主义未必完全认同,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为新中国做些什么。

我听完,就觉得对于那个年代的很多中国人来说,家国意识,和对于一党一国的态度,可能和我们确实差得太多了。

不过这故事确实挺有趣的,所以我把一些重要信息抹去了,给大家分享一下233333不要对号入座,就算真的找出了我也不会认的。XD

哦我爹还说,其实楼诚这样的人,如果留在国内、隐姓埋名,做一份踏实的、普通的工作,反右文革有很大概率能安然过去。湖南省是WG武斗特别厉害的一个省,但WG后的第一任省委书记和省长,早年都做过地下党。很多人的遭遇其实没那么糟糕。

而我之所以不让他们留在国内,坦白说就是我个人的妇人之仁:我觉得最宝贵的东西是时间和自由,所以我希望我笔下的楼诚,时间不要荒废,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能在“纪律”和“自由”之中得到某种平衡。

这当然是某种推己及人,所以不求读者一定能认可。但我还是坚信同人的立足点是对角色的爱,以及因此而起对角色的人生的建设和再构建。是一切的可能和一切的不可能。

反正……我就是要用爱发电嘛!

所以无论是别日何易时间线还是AYLI时间线,我就这样抱着我的小知识分子的温和情调,让他们安然而坚定地度过一生。

惊涛骇浪会有,纠结苦痛我相信也会有。但我不舍得写,那么我就不写。

我希望所有我爱的人,在我的记录里,有那么一两个最好的时刻,永远快活。

所以花好月圆会有的。浮云总是要散的~

谢谢喜欢这个故事^^


最后再扯点闲话,

在我很年轻的时候,我觉得一个人要做一个“世界人”很难,但去年秋天我和一位年轻我差不多十岁的小朋友聊天,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她,等你到了我现在这个年纪,要做一个世界人容易得多。只要你为此努力,你的世界终将是广阔的。

但这看起来广阔的世界,其实沾满了无数人的血泪,太多的战争和杀戮源自利益、种族、信仰和所谓意识形态,一代又一代人牺牲,一代又一代人建设。天底下没什么能不被摧毁的,又没什么不能再被重建的。无论有多少人在做摧毁者,都应该有更多人去做建设者。


FROM一个虽然老爹吃了WZZ的安利但是有点想打他的口罩



亦心亦益_不忘初心:



 每次在看楼诚的小说时,不管内容多温馨多温暖,心里总有一种抹不去的哀凉。即哀伤又悲凉。不是忧伤,是哀伤。哀痛又悲伤。这样的人,不会再有了。人造就时代,时代也造就人。那个年代的中国人不会再有了。那样的风骨,那样的坚毅,只有在那样的中国才会有那样的中国人。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而那样的人却不会再有了。济世救国,信仰至上,这样的人不会再有了。即使还会有,也不会是现在了。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一段对话,便是明诚和明台说,工作只是生存之道,家人才是永远的。明台说有一项工作不是。明诚问他哪一项,明台说,报国。明诚正了神色告诉明台,那不是工作,是信仰。
 
 其实,最让人难过的不是死亡。也许他们得以存活至抗战胜利甚至内战以后,在中国他们会见证一场又一场的革命直至那场浩劫夺取他们的自由与信仰。在欧洲和美国,他们也许会活的好一些,可是又能好到哪里?战争带来的死亡与破落,将整个欧洲笼罩在一片阴影下,看着法国、苏联北欧各国东欧各国一次次的动乱一次次的清洗,耳边是祖国发生的一件又一件血淋淋的事情,随时承受着乡愁的煎熬。对于他们而言活着也是痛苦的,在那一刻生与死对于他们来说真的不差什么了。可是他们还拥有彼此。活着承受信仰的破灭,死了成全自己不曾犹疑的信仰。明楼说自己生于斯长于斯,自当也要埋于斯。也许死在解放前对于他们是一种解脱一种成全。

 可是作为一个读者一个观众,我宁可自私的让他们活着,即使会痛苦,却让我感到安慰。最起码,还活着。最起码,他们还能相伴一生。如果他们可以活着看到改革开放,看到自己的祖国正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样越来越好,他们会不会也如家中的祖辈一般,欣喜不已。

 我私心里期望着,他们能过的好一些,再好一些。就像月圆花好里唱的那样:浮云散,明月照人来,团圆美满,今朝最。

评论 ( 31 )
热度 ( 350 )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